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7
4月25日至26日,“良渚文化走进全国高校”系列活动之四川大学“陌上花开”国学月三星堆·良渚文化主题国风市集活动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青春广场举行。此次市集活动以“金玉琮琤,和合共生”为主题,通过非遗体验、文创展示、创意互动等方式,突破传统展览模式,让五千年文明在烟火气中“活”了起来。

市集以良渚文化和三星堆文化为核心,设置了十余个互动体验区。玉器打磨与陶泥制作体验区吸引众多师生化身手工匠人,通过复原良渚时期的磨玉技法与制陶工艺,感受良渚先民在传统工艺方面的精致与巧思;在拓印展示与制作体验区,参与者们在这里亲手将良渚玉鸟与三星堆神鸟的灵动模样拓印于纸,每一次拓印都是一次与古老文明的深度触碰,完成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剪纸体验区,参与者们以灵巧之技重现了良渚神徽,神人兽面纹的纹样在剪纸中栩栩如生,展现了良渚先民的文化底蕴与千年智慧。活动现场,良渚文化冰箱贴、玉鸟香囊等精美的文创产品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彰显了良渚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美学的完美融合。

本次“良渚文化走进全国高校”活动还特别设置良渚文化大走廊展区,集中展示径山茶、百丈竹艺等非遗民俗技艺,以及余杭区灵伴科技、遥望网络等“文化+”企业成果。除了本次主题市集活动,“文明之光圣地回响”良渚文化展览、文明对话等活动也即将在5月份走进四川大学,为川大师生带来一场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亲身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厚内涵。未来,“良渚文化走进高校”活动将走进更多高校,以可触、可感的体验形式,引领青年触摸文明根脉,感知良渚文化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金名片。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6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余杭良渚举行,中外博物馆界代表共聚良渚,共话博物馆创新发展。期间,论坛受到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持续关注!
论坛开幕
央媒省媒齐齐聚焦
4月23日下午,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余杭良渚开幕,吸引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新华网、央广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香港商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潮新闻、杭州日报等央媒和省市各级媒体齐齐聚焦。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光明日报客户端

▲中国旅游报头版

▲更多中央、省级、市级媒体报道
国际化传播
余杭吸引全球目光
本次论坛汇聚了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名中外嘉宾,不仅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也面向海外“发起”了一场国际化传播,CGTN阿语频道、中国文化海外版、中国日报海外版、浙江广电国际频道中国蓝国际矩阵、韵味杭州海外账号、杭州英文网等均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报道,“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金名片面向世界更加闪闪发光。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报道:约旦博物馆馆长伊哈卜·阿马林说:“良渚博物院让我对良渚的历史、遗产、文化和艺术有更多了解。”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报道: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学术项目主管安瓦尔·阿菲珐说:“良渚博物院现代技术的运用让历史鲜活起来。”

▲中国日报海外版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探讨博物馆的新角色

▲韵味杭州海外账号报道:大埃及博物馆教育中心主任说:“跨越千年和万里,良渚与埃及相见如故。”

▲杭州电视台《看杭州》双语电视栏目海外媒体账号报道: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馆长说:“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过去一个世纪考古学发展的缩影。”

▲更多国际化报道
独特视角
展望世界博物馆的未来
论坛期间,各国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碰撞,多家媒体围绕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科技赋能遗址保护、文博专家的文化共鸣、人工智能助力博物馆发展等方面发表了独特见解,一起来看部分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杭州余杭打造文化遗产共护共享的“良渚经验”

报道节选
漫步于良渚博物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AR眼镜观赏“动起来”的刻符黑陶罐,良渚先民五千年前的生活借助科技手段生动呈现在眼前。……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承载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化,而今,这曾延续千年的灿烂文化经过共护、实现共享,融入余杭的文化基因,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扫描二维码查看报道全文)
新华社客户端:良渚遗址 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报道节选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掀开保护与利用的新篇章。近年来,良渚遗址持续推进科技考古,深化“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覆盖大遗址“发掘-保护-研究-利用”全流程。2024年全国首个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实验室在良渚揭牌,攻坚南方潮湿环境下的遗址保护难题。此外,良渚博物院不断升级完善数字化参访体验技术,让良渚文化更生动地展示在游客面前。科技之光照亮这一5000余年前的古文明,在保护和利用中展现世界遗产的魅力。

(扫描二维码查看报道全文)
中国新闻网:多国文博专家走进良渚 “新”与“旧”引文化共鸣

报道节选
良渚的新鲜一面引人关注,与其有关的古老遗迹和文物也唤起了参观者的“熟悉感”。……菲律宾国家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杰雷米认为,良渚在游客管理、公众教育、社区互动和安全保护方面的经验值得其学习。“在国际会议上,我们总是相互合作、支持。博物馆人随时准备合作互鉴。”

(扫描二维码查看报道全文)
潮新闻客户端:赋能中轴线,文化地标集群闪耀杭州新中心

报道节选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作为国际高级别论坛,选址良渚,意蕴深厚,意义独特。
而拥有“良渚文化”这张世界级金名片的余杭,在纵深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过程中,也正在创新放大文化综合效应,以“良渚文化大走廊”为纽带,通过高能级文化地标集群的建设,构筑浙里文化新高地。

(扫描二维码查看报道全文)
都市快报:在五千年良渚,探索博物馆的下一个未来

报道节选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博物馆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本届论坛上,“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运用”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重点。人工智能通过比较和研究全球文化遗存,对全球人类文化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智利文化、艺术和遗产部副部长卡洛琳娜·佩雷兹·达塔利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迁徙模式和文化交流,从而更深入地研究博物馆的藏品。

(扫描二维码查看报道全文)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5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举办,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等190余名中外嘉宾齐聚良渚。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之路上,良渚在欢迎八方来客的同时,积极走出国门,以良渚文化为元素的文创产品于第89届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上惊艳亮相。

在博览会现场,良渚文化精心策划了独立展区,遴选的近40款文创产品圈粉无数,一位现场购买了馥郁良渚香薰产品和徽章套装的外国友人惊叹:“良渚文化太深邃了,每个细节都有故事!”现场人流如织,氛围火热,“良渚味儿”在海外“出彩”又“出圈”。从精美的玉器复制品到创新设计的日用品等,每一件作品都巧妙地结合历史与现代,在融入良渚色彩、纹样等特色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设计理念与实用功能,展现了良渚文化的风骨神韵与创新精神。本次参展还精选了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图景,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让参观者全面领略“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

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博览会迄今93年历史,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展会之一,本届展会时间为当地时间2025年4月25日-5月1日。良渚——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当东方神韵遇上西方经典,良渚文化携千年匠心与国潮创意,开启文化出海新征程。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5
4月25日上午,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余杭圆满落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现场致闭幕辞。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区领导王姝、倪伟俊、金国平、吴伟强、傅丽华、杨晓萍,以及出席本次论坛活动的中外嘉宾参加。
埃内斯托·奥托内向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以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各级政府部门对本次论坛的有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对中方长期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此次论坛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博物馆多元价值的认知,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对话、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平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包容性、可持续性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智慧源泉,将推动各国在诸多创新议题上达成更广泛共识。
刘颖表示,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是余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活动,也是进一步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持续扩大余杭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盛会。诚挚邀请与会中外嘉宾今后多来余杭走走看看,深切感受中华文明圣地的独特魅力、创新活力之城的精彩蝶变、生活品质之区的满满幸福。余杭将同与会专家学者一道,以本次论坛成功举办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国际文博交流合作,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明互鉴,共同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论坛汇聚了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190余位博物馆馆长、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及机构代表,大家围绕博物馆的时代价值、发展路径等议题分享经验做法、进行互动交流,在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团结友谊的盛会、文化交流的盛会,为全球博物馆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论坛将向今年9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提交成果报告。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实地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西湖、大运河等世界遗产地,近距离感受了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23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高政,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出席并致辞,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出席活动。

本届论坛包括主旨演讲、主题交流、互动环节和实地参访等。来自法国尚蒂伊古堡、哥伦比亚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博物馆、约旦博物馆、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博物馆的代表围绕“博物馆的演变与变革性角色”“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博物馆作为教育载体与终身学习平台的作用”等主题分享经验做法。论坛还就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前沿技术展示、当代博物馆的挑战与创新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
论坛将持续至4月25日,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等190余名中外嘉宾参加。论坛将向2025年9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提交成果报告。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2
日前,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带队督导检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筹备情况,并主持召开工作推进会,对论坛筹备各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良渚论坛”重要贺信、对良渚遗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细致落实好各项筹备环节,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完美亮相。
杨建根、王姝、朱红丹等区领导,相关街道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检查或会议。

刘颖沿途检查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提升工作,并来到主论坛和配套活动筹备现场,看望慰问专班工作人员,认真了解环境优化、志愿服务、住宿餐饮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刘颖指出,认识要再提高。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乘势而上进一步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持续扩大余杭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大活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精益求精的理念和标准体现到论坛筹备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绣花功夫”精心打磨每个场景、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确保论坛安全、顺利、精彩举办。
刘颖强调,重点要再聚焦。服务保障要精益求精。充分借鉴杭州亚运会和两届“良渚论坛”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活动组织、交通组织、志愿服务等各方面保障,聚焦来宾体验度、舒适度等关键环节狠抓细节提升,努力让各国宾朋在余杭留下美好回忆、永久记忆。环境提升要出彩出色。聚焦论坛内外、城市出入口、交通主干道等重点部位,持续开展环境风貌提升,匠心打磨小品景观、标识标牌等,全面展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窗口形象。宣传展示要好之又好。以科技赋能文化为切入点,将余杭的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等有机融入论坛整体,谋划打造经典场景,开展多角度、系列化宣传报道,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安全保障要万无一失。滚动抓好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医疗卫生、供电供水、通信网络等服务供给,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为论坛顺利举办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刘颖强调,责任要再压实。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挥好“一办十组”工作专班优势,强化信息互通、工作互联,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和相关制度规定,以最充分准备、最扎实工作,确保论坛各项任务落实有力、各个环节运行高效,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再添新彩。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9
4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将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

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70余位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领域权威专家、文化创意产业学者和研究人员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和研究机构的代表等。通过促进全球对话,与会嘉宾将就博物馆在当代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分享国际经验与专业知识,凸显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维护和推广,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包容性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本届论坛将重点探讨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经济促进、分众化教育提升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围绕“博物馆角色的演变与转型: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定位的超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组织和平台”等主题交流探讨,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
此外,各国代表还将分享“紧急和危机状态下的博物馆”“博物馆的性别平等和包容”“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场馆建设中的智慧赋能”等主题的成功案例,共同探讨应对当代挑战的创新解决方案。
论坛期间,会场还将展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最新博物馆技术应用,并就为被盗文物开设虚拟博物馆作进一步讨论,包括被盗文物的甄别与上报、虚拟博物馆的使命与影响等。
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杭州良渚为论坛提供了独特文化背景。论坛开始前,各国专家还将参观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以及西湖、拱宸桥等地,体验中国江南水乡与史前文明的交融魅力。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8
重磅!
良渚文化大走廊
二期“十大工程”正式发布!
二期“十大工程”
包括10个重点项目,
总投资约68.9亿元,
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
文旅项目以及民生福祉等领域,
一起来看!
1
良渚客厅建设工程
项目位于良渚街道毛家漾东岸、良祥路西侧,建设集会议、展览、高端酒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交流综合体,承载国际峰会级会议承办、文明互鉴体验传播、在地文化创新孵化三大使命,构建链接历史与未来的文明地标。

▲良渚客厅建设工程现状图
2
良渚遗址保护区
农户外迁安居工程(一期)
项目位于良渚街道和瓶窑镇,通过集中迁建、自主迁建等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引导良渚遗址保护区内的农户外迁安居,满足农户合理建房需求,推动实现遗址保护与民生共富共赢,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余杭样板”。

▲良渚遗址保护区农户外迁安居工程(一期)效果图
3
良渚谷口高坝遗址公园
提升工程(一期)
老虎岭水坝作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谷口高坝系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对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项目通过对老虎岭水坝外围彭安路两侧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补齐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展示体验。

▲良渚谷口高坝遗址公园提升工程(一期)效果图
4
良渚文化大走廊
“文化+”产业带培育工程
项目以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产业圈、良渚玉湖、梦栖小镇和良渚老集镇四大板块为先行区块,通过分区块错位发展和多业态融合,聚焦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目标,进一步彰显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核心高地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带培育工程效果图
5
安溪古镇产业提升工程
(安溪遗梦)
安溪古镇历史悠久,是良渚文化重要承载地,文化遗迹丰富,自然山水优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项目利用现状房屋及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打造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消费街区与夜游路线,补齐安溪古镇区块基础设施短板,打通农文旅融合转化通道。

▲安溪古镇产业提升工程(安溪遗梦)效果图
6
良渚文化大走廊
文化乡村传续工程
项目涵盖良渚文化大走廊范围内各镇街的古建筑、古桥梁、古树林等历史文化遗存,通过改造修缮、环境整治、运营管护等方式将其活化为乡村图书馆、乡土文化展陈等公共文化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传续人文记忆,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为全省“千万工程”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文化乡村”新高地。

▲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乡村传续工程示意图
7
苕溪风情带展示提升工程
项目从西门桥以西至仁和长深高速以南,全长约44公里,围绕苕溪沿岸从城镇风貌、景观、产业、交通、文旅等多维层面设计建设,打造具有余杭辨识度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融合范例,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融通的魅力。

▲苕溪风情带展示提升工程效果图
8
“良渚与世界”
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工程
项目聚焦放大良渚文化海外传播力,在国内外媒体上推出一批良渚文化专栏、专题、专版和专刊,依托第三届“良渚论坛”、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良渚专场活动,以及杭州良渚日系列活动等品牌活动,强化中外文明交流展陈、学术研究合作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第二届“良渚论坛”现场图
9
瓶窑千年古镇复兴二期工程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古城会客厅、纸伞博物馆等,重塑瓶窑千年古镇风貌,激活文化底蕴,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共同推动瓶窑镇成为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古镇典范,有力促进良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纸伞博物馆建设效果图
10
大运河(余杭段)
沿线综合保护工程(二期)
项目南起拱墅-余杭区界,北至仁和武林头,沿大运河岸线全长13.5公里,通过大运河沿线驳岸修复、游步道建设、绿化提升、风貌整治等,进一步提升余杭区大运河沿线风貌,为余杭区运河沿线衔接大城北区域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大运河(余杭段)沿线综合保护工程(二期)效果图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8
4月16日下午,良渚遗址管委会下辖的两位遗址公园工作人员俞建福和许永潮因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获得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瓶窑派出所和余杭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俞建福同志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

3月22日,一市民在经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外围景观河道时落水,正在岗位值守的俞建福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到达现场后,俞建福不顾自身安危,迅速下水展开救援。此时,正在附近进行水景维护的许永潮赶来协助,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落水男子营救上岸,及时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俞建福和许永潮同志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充分彰显了新时代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他们的行为不仅展现出个人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良渚古城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一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做好园区运营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力做好访客的服务保障,让访客们拥有更安心、更放心的参访体验。
同时,我们也温馨提示前来良渚古城参访的访客,务必提高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保护自身安全。如遇紧急情况,可拨打救援电话0571-8853009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1
4月11日,良渚遗址管理区召开一季度工作交流会,回顾总结一季度以来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任务。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决扛起“世界遗产、文明圣地、国家平台”的使命担当,扎实做好上半年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良渚遗址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主持并讲话,委领导蒋卫东、叶维军、杨晓萍,良管委机关、下属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

会上通报了管委会2025年度十大重点任务一季度督察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办公室、财政局、规划建设局、文物与遗产管理局、文化产业局、良渚论坛服务保障局、良渚博物院、监测中心、大观山果园、良渚古城文旅集团依次结合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要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加强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服务保障‘良渚论坛’、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三线并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保护第一,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提升“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实战实效,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深挖良渚文化价值内涵,逐步完善良渚文化学术研究体系,不断提升良渚学术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遗址保护管理世界典范。
要加强活化利用,统筹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持续迭代升级“1+3”展览展示体系。着眼于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打通产研育销一体链条,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美誉度、影响力,全力推动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要践行文明倡议,高水平服务保障“良渚论坛”、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良渚专场活动等重大活动,着力打造全球文明对话大平台、“一带一路”交流大舞台、中华文明展示大窗口,常态化推动良渚文化“走出去”,全力推进良渚文化交流互鉴。
要建设文化走廊,协同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大良渚文化大走廊范围“文化+”标志性项目招引建设,大力培育“文化+科技”“文化+数字”“文化+消费”等新型文化业态,全力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
要聚焦党建引领,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学习教育和推动发展“两手抓、两促进”,奋力推动上半年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要锚定“世界遗产、文明圣地、国家平台”目标定位,牢记“以更高站位坚决当好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行者、以更大力度坚决当好打造展示全面真实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重要窗口的排头兵、以更强自觉坚决当好世界遗产保护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力军”的殷切期望,高质量推进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全方位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