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9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反山遗址M14
出土时间:1986年
尺寸(L×W)cm:①长14.1、上端宽9.3、刃部宽11、最厚约0.9(玉鉞)
②卯口约0.6-2.2,深约1.2,整器高3.35、宽约6.9、最厚1.25(玉柄冠饰)
③卯口约0.65-2,深约1.5,卯孔底部磨划成凹弧状,整器高3、宽6.2、最厚1.7(玉柄端饰)
①上端面留有双向片切割痕迹,其中中间部分还保留有断茬。玉钺上端一角缺损,但切割成台阶状,与另一也切割成台阶状的“补缺”的玉件相吻合、拼接,其中两者的切割面均经打磨,补缺玉件的顶面也保留有双向的片切割痕迹,但切割的状况与玉钺体顶端的不一致,也可以证明原来这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玉鉞】(1579)
②整器横截面呈扁椭圆形,椭圆形卯孔为一排实心钻掏膛而成,实心钻可辨6个,卯孔底部划磨而成凹弧状。【玉柄冠饰】(1577)
③整器横截面呈椭圆形,上部突榫部位钻有卯孔,两侧各钻有横向的固定卯销的小孔,端面切割呈橄榄形凸块。椭圆形卯孔也以6个一列的实心钻掏膛而成,卯孔底部也经过划磨而成凹弧状。【玉柄端饰】(1578)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7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出土时间:1999年
尺寸(L×W)cm:长11.6直径0.6
绿色,间有棕黄色斑纹,长方柱体,一端钝尖,另一端有突榫,上面对钻二小孔,器身有加工玉器留下的切割痕,此器抛光精致。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6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反山遗址M14:107
出土时间:1986年
尺寸(L×W)cm:长9.6、最大直径1.07
白色,光泽感好,横截面为圆形。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瑶山遗址M2:1
出土时间:1987年
尺寸(L×W)cm:高5.8、宽7.7、厚0.35
整器平微凹,凸面光素无纹。凹面阴线刻纹,上部刻神兽图纹,上端两角各刻一简化飞鸟纹图案。兽面下有一椭圆形镂孔。器的底边装饰一道卷云纹带。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安溪瑶山石矿
出土时间:1973年3月
尺寸(L×W)cm:高5长12宽5.1-6.4
灰色带棕黄色斑点,整器呈长形,一面有切割后留下的痕迹,割痕有高低台阶,此器对研究良渚文化玉器加工工艺具有极高的参考、研究价值。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瑶山遗址M7:34
出土时间:1987年
尺寸(L×W)cm:高4.4、射径7.5、孔径6.4
南瓜黄,中空矮柱状体,内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边方形。四个角各有一个顶视为角尺状的凸块,其上以转角为中轴,琢刻神兽图纹。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瑶山遗址M7:50
出土时间:1987年
尺寸(L×W)cm:高4.2、射径11.4—11.7、孔径6.4
基本完整,微受沁。南瓜黄,矮方柱体,内孔较大,孔壁有1个规则的浅圆孔。顶端较平整,底端不平整,似依原料大小切割后留下的不规则形态,但经打磨光亮。在转角处刻琢出角尺状凸面,依坯体不规则的形态而大小不一。其上各刻一组非常简化之神兽图纹,两侧阴刻半圆线意为耳。神兽图纹刻琢后再刻以圆弧线表示脸庞,可能为管钻而成,因此在上端弦纹带上留有圆弧线,但不连贯。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反山遗址M14:223
出土时间:1986年
尺寸(L×W)cm:直径16.2、中间厚1.3,边缘厚1,孔外径6.2;孔内径6.05
南瓜黄,抛光精美,凹缺部位也打磨较好。器呈圆饼状,中间钻有一对钻孔,但孔内壁打磨修整较好,上下几乎贯直。整器比较规整,仅依稀可辨两面的线切割痕迹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安溪石料一厂
出土时间:1988年
尺寸(L×W)cm:厚1.5、直径22、孔径5
青灰色,带铁褐色斑纹,扁薄圆形,中有一对钻圆孔,孔壁留有错位台痕及旋纹,器形完整,器表光滑,抛光精致。
作者:良渚遗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0
出土地点:余杭区仁和镇东塘金家墩龙头嘴采集
出土时间:1990年
尺寸(L×W)cm:厚0.9直径23.5孔径3.5
青灰色,带有大量白色细纹,夹杂黑、白、黄褐色斑,中部有一对钻圆孔,孔壁留有错位台痕及细旋纹,中厚边薄,近缘有两处切割痕迹,器表平素无纹,抛光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