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

昕更路——探究良渚文化,重现文明之史

作者:良渚文化遗址 来源:良渚文明官微 发布时间:2017/12/07 08:47:46 点击率:624次

一座城,一条街,
一段路,一个故事,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文正街、汀兰路、望梅路、昕更路…
大临平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新城内的很多街巷道路的名称都
与临平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
有的百年不变,有的多次更换

今天,小良就为你分享一条道路的故事

交通系统:位于南大街以西,人民医院以东,南北向城市支路。

昕更路源自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1911—1939)

  施昕更先生生于1912年,1936年底开始先后三次在良渚进行考古发掘,是良渚遗址的主要发现者之一。在战火纷飞的三十年代,施昕更先生撰写并出版了首部良渚文化考古发掘报告《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为良渚文化的发掘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良渚文化现代科学考古第一人。
  良渚文化,古即有之。从宋玉、汉玉,直至认定是5000年的良渚文化,施昕更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他刚好生长在良渚,成长在那个时代。在《时事新报》《东南日报》《美术生活》《浙江青年》中的诸多文章、图片以及施昕更的力作,施昕更是无可争辩的良渚文化发现人。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 因 1936年原在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博物馆前身)工作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良渚一带存在着远古文化遗址,后经证实,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约5300-4000年,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和陶器。

  施昕更先生对良渚文化发掘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为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良渚文化发现人,故命名“昕更路”。

“羽人的后代”——解读良渚文化中的鸟形器 从这里认识良渚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