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良渚时课 | 第十五课 攻玉往事

作者:良渚文化遗址 来源:良渚遗址管委会 发布时间:2021/12/23 20:40:18 点击率:3119次

第十五课 攻玉往事

  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北面,大遮山的山脚,是良渚人堆筑的山前长堤——塘山。2002年,考古人员对塘山遗址(金村段)进行了发掘,进一步了解了该地段的营建情况,遗址里还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制玉工具和残玉器,表明良渚人曾在这里从事过玉器的生产和加工。

图一 塘山遗址(金村段)具体位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塘山遗址(金村段)出土的用于“攻玉”的石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为砂岩,作为砺(磨)石使用,器形较大者为粗砂岩,表面多见经反复磨砺形成的凹弧状磨面;器形较小者形状各异,有棒形、条形、球形等,用于修整玉器的细节。第二类为凝灰岩,推测为切磋用石,器形有片形、条形和不规则形,扁薄细长,其中有较多数量的石器为石镞改制而成,这类器物的磨磋面特别光滑,推测是在切割或抛光玉器时反复磨蹭的结果。第三类属石英岩,以黑石英为主,石质特别坚硬,从石英岩上经过敲击而来的石片,在打击修整后能得到刃部和尖端都极其锋利的小石器,应该是作为雕刻工具使用。

图二 磨石

图三 镞形切割工具

图四 雕刻用石

图五 片切割玉料

  以上图为例,片切割是利用硬性的、或是稍有弹性的硬性片状工具,配合解玉砂来回运动进行切割,留下的切割面相对平整,后期打磨起来也相对省力。但是,良渚时期,受到片切割材料体量的限制,切割的深度非常有限。这种切割工艺,在玉器的成胚过程中主要使用在管、锥等长条形玉器上。

图六 线切割玉料

  而线切割,则是利用柔性工具,例如麻绳,配合解玉砂进行切割,线切割留下的痕迹呈弧形。良渚时期,这一工艺主要用来切割平面体量较大的玉器,如玉钺、玉璧等;还能用于曲线造型,像是璜的半圆形凹缺、三叉形器的三叉成型、冠状梳背的介字形冠顶等;此外,也能用于镂孔。虽然在塘山遗址中发现的线切割的玉料数量较少,但线切割才是整个良渚时期最常用的切割方式,这也是良渚玉器制作工艺的一大特点。

  另外,无论是使用硬性工具还是柔性工具,切割玉料的主角事实上还是硬度高于玉的中间介质——解玉砂,工具形态不同,解玉砂与玉器的接触方式也不同。

  从出土的这些玉器加工工具来看,位于塘山遗址的这个玉器加工作坊很可能是一处来料加工的地点,对大块玉料的初步切割可能并不在此进行;而从残存的玉质遗物来看,这一地区比较多见的是与锥形器制作有关的残料,琮、璧、钺这些重器可能并不在此生产。

  塘山遗址的这个制玉作坊,也说明了良渚时期的玉器加工存在着工序和器类的分工。一方面,从玉料的获取到搬运到大料的成型,再到精加工甚至刻纹,可能并不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流水线操作的;另一方面,不同器类的加工地点可能也不一样,在瓶窑地区还出土过素面半成品琮、半截琮、管钻芯,说明瓶窑地区还存在着其它玉器器类的加工场所。

  这些在不同地点、从事不同玉器生产流程的良渚“工匠”们,可能本身就是良渚社会的上层,他们在经年累月的切磋琢磨里,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用于标识身份的精美玉器,构建起了良渚社会的“玉魂国魄”。

新华社中国故事|良渚: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重返圣山 | 《反山》《瑶山》考古报告修订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