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

良渚文化赏物之旅:匠心铸玉器(一)

作者:良渚文化遗址 来源:良渚文明官微 发布时间:2017/11/20 09:38:52 点击率:598次

在良渚遗址出土的文物中,
玉器的数量占了很大的比例。
而这些玉器雕刻技艺之精湛,
也令人赞叹不已。
今天,小良就为你揭开
良渚玉器的神秘面纱...



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瑶山遗址M2出土

  这件玉器带有褐色瑕斑,中穿圆孔,整体呈矮柱状,玉器的外壁有着轻微的弧度。在它的转角处有着4个长方形的凸面,其上以转角线作为中轴刻有神兽纹。整个图纹被一横向浅凹槽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图纹下部浅浮雕对称的椭圆形眼眶,其中刻重圈及卷云纹,两眼之间浅浮雕加阴刻,表示兽鼻。玉器的顶端虽不平整,但经过打磨。

198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反山遗址M15出土

  这件玉器呈南瓜黄的颜色,并夹杂着褐色块斑。平面整体呈宝盖头的结构,就像是良渚文化晚期的台阶形玉片的结构。在下端扁榫上有三个等距的对钻小孔。玉器的正反两面以透雕和阴线刻划相结合的技法,对称雕琢肢体俱全的神人图像,为填刻光芒线的宝盖头冠帽,倒梯形脸部,单圈眼,一侧刻划眼角,刻划有牙齿的宽嘴。

  在神人上臂的两侧,各“持”有鸟的形象,这一部位的纹饰或可视为兽面纹的双眼,神人胸、腹部位为一般常见的圆拱形结构。两面的纹饰除个别刻划线条的结构有区别外,其余均一致。

198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瑶山M2遗址出土

  这件玉器采用青玉为原料,有少量灰褐斑。整体造型呈扁平体,头部前伸,两翼舒展,底中部微凸。玉器的背面平整,钻有3对隧孔,其中两翼上的2对隧孔与侧面对钻。正面在鸟首尖端用浅浮雕和阴刻线琢出神兽纹,主要表现在嘴部和双眼上。

  比较有趣的是,如果将鸟嘴向下的话,看上去既像是一只俯冲而下的青鸟,又像是一个挺角露齿的牛头。

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瑶山遗址M2出土

  这件玉器呈扁平圆饼形,中间有着对钻的圆孔。玉器的外缘部分有3个浅浮雕凸面,上面采用阴线及浮雕均等地刻有3个“龙首”纹,朝向一致。图纹之间刻双线弧边菱形,器表有弧线状切割痕。

  初看这件玉器纹理,或许会让人联想到现在广式月饼的外观,只不过在月饼的外表并不会在中间打上孔。

  这件玉器以黄白玉为原料。在外壁以浮雕和阴线刻相结合的方式,雕刻有三节半龙首纹图案,每节上下各雕琢四个近圆形凸块,上面代表眼睛,下面展示鼻端,是龙首纹图案化的一种表现手法。

  至于第三节只剩下了眼睛的部分,推测是事先被截取的缘故。值得一提的在出土时,这件玉器与下面这件三叉形器紧邻,可能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匹配的联系。

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瑶山M7遗址出土

  与玉管紧邻的这件三叉形玉器,带有黄色的瑕斑。其中左右两叉平齐,中叉相对较低,而且有竖向的直孔一个。一面有着刻纹,另一面则光素。

  细节方面,左右两叉均刻有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神人头戴羽冠,长着方形脸庞,单圈眼,嘴内刻有上下两排整齐的牙齿。

  中叉上端有五组直向羽冠状纹,表示羽冠,以此象征正面神人像;下端阴线刻兽面纹,有象征性圆眼、狮鼻和獠牙。这是神人和兽面的另一种组合形式。

坐上时光机,一起感受下在真实历史中的古代良渚 从这里认识良渚古城遗址